首页 >美词美句 > 内容

精选114句论语原文及注释完整版(论语原文及注释拼音完整版)

美词美句 2024-03-29 09:41:50
导读 论语原文及注释 1、论语原文及注释全本 (1)、(译文)孟懿子问什么是孝,孔子说:“孝就是不要违背礼。”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,孔子告诉他:“孟孙问我什么是孝,我回答他说不要违...

论语原文及注释

1、论语原文及注释全本

(1)、(译文)孟懿子问什么是孝,孔子说:“孝就是不要违背礼。”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,孔子告诉他:“孟孙问我什么是孝,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。”樊迟说:“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?”孔子说:“父母活着的时候,要按礼侍奉他们;父母去世后,要按礼埋葬他们、祭祀他们。”

(2)、译文:孔子说:“只学习不思考,就会迷惑;只空想而不学习,就会有害。”

(3)、子曰:“《关睢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
(4)、xiǎochēwúyuèqíhéyǐxíngzhīzāi

(5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狂妄而不正直,无知而不谨慎,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,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。”

(6)、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:“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:开始演奏,各种乐器合奏,声音繁美;继续展开下去,悠扬悦耳,音节分明,连续不断,最后完成。”

(7)、《礼记》里有“习礼乐”“习射”这样的话,都是演习的意思,可作为第二个理由的佐证

(8)、(1)管仲:姓管名夷吾,齐国人,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。齐桓公的宰相,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,公元前645年死。

(9)、(译文)(孔子)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,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。

(10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,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。”

(11)、(译文)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,他说:“凡是君子到这里来,我从没有见不到的。”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。他出来后(对孔子的学生们)说:“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?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,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。”

(12)、(译文) 孔子说:“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

(13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颜回嘛,他的心长期不违背仁道。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。”

(14)、译文:子张向孔子请教善人的作风如何。孔子说:“他不会随俗从众,但是修养也还没有抵达最高境界。”

(15)、原思为之宰,与之粟九百,辞。子曰:“毋,以与尔邻里乡d乎!”

(16)、孔子评论南容说:“***有道时,他有官做;***无道时,他也可以免去刑戮。”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。

(17)、(大意)王孙贾问道:“与其巴结奥神,不如奉承灶神,这话怎么讲呢?”孔子说:“不是那样的,如果得罪了天,向谁祈祷都没用。”

(18)、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《学而》

(19)、(译文) 孔子说:“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***,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***大事而又恪守信用,诚实无欺,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,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”。

(20)、jìkāngzǐwènshǐmínjìngzhōngyǐquànrúzhīhézǐyuēlín

2、论语原文及注释完整版

(1)、(译文)孔子去见南子,子路不高兴。孔子***说:“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,让上天谴责我吧!让上天谴责我吧!”

(2)、(注释)季氏:鲁国正卿季孙氏,这里指季平子,即季孙意如。

(3)、或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?”子曰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’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

(4)、5?5或曰:“雍(1)也仁而不佞”子曰:“焉用佞?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,不知其仁焉用佞?”

(5)、(大意)孔子说:“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喜爱某人,厌***某人。”

(6)、3?12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子曰:“吾不与祭,如不祭。”

(7)、(1)本章内容见于《学而篇》1?11章,此处略。

(8)、bùqùyějūnzǐqùrénwùhūchéngmíngjūnzǐwúzhōngshízhījiān

(9)、子曰:”狂而不直,侗而不愿,悾悾而不信,吾不知之矣。“

(10)、(注释)①几:轻微,婉转。③违;冒犯。③劳:忧愁。

(11)、(注释)①足恭:十足的恭敬。②左丘明:相传即《左传》的作者,但无确证。

(12)、(译文) 子张问孔子说:“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,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,几次被免职,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。(他每一次被免职)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。你看这个人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可算得是忠了。”子张问:“算得上仁了吗?”孔子说:“不知道。这怎么能算得仁呢?”(子张又问:)“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,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,都舍弃不要了,离开了齐国,到了另一个***,他说,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,就离开了。到了另一个***,又说,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,又离开了。这个人你看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可算得上清高了。”子张说:“可说是仁了吗?”孔子说:“不知道。这怎么能算得仁呢?”

(13)、(3)亡:同无。古书中的“无”字多写作“亡”。

(14)、(注释)(1)互乡:地名,具体所在已无可考。(2)与:赞许。(3)进、退:一说进步、退步;一说进见请教,退出以后的作为。(4)洁己:洁身自好,努力修养,成为有德之人。(5)不保其往:保,一说担保,一说保守。往,一说过去,一说将来。

(15)、孔子说:“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,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,只是按照义去做。”

(16)、(大意)子张向孔子学习谋求做官的方法。孔子说:“要多听,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,谨慎地说出其余有把握的部分,就能减少错误。要多看,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,就能减少错误,谨慎地去做其余有把握的事,就能行事少有懊悔。说话少过失,做事少懊悔,求官职的机会就在这其中了。”

(17)、孔子说:“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,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,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,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?”

(18)、尚之。***不仁者,其为仁矣,不使不仁者加乎其

(19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默默地牢记知识,勤奋学习不觉得厌烦,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。对我来说,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?”

(20)、(1)犁牛:即耕牛。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农代替,系红毛长角,单独饲养的。

3、论语原文及注释拼音完整版

(1)、孔子说:"学习了(知识),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(温习)它,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(到这里)来,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,我却不怨恨,不也是君子吗

(2)、fánchíyùzǐgàozhīyuēmèngsūnwènxiàoyúwǒwǒduìyuē

(3)、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

(4)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
(5)、(注释)古者:古代的人,往往指古代有地位的人。

(6)、(大意)子夏说:“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;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;服事君上能奉献生命;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。这样的人,虽说没有学习过,我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。”

(7)、孔子说:“要治理好一个能出一千乘兵车的大诸侯国其实并不难,只要能做到以下三点就行了:慎重处理国事取信于人民,节省开支爱护人民,征用民工只在农闲之时。”

(8)、翻译:孔子说:“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,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?有朋友从远方来(交流、学习),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?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,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?”

(9)、人们多解释成复习,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,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《论语译注》一书中的解释,应该是后者,理由如下:

(10)、译文:颜渊死了,孔子的学生们打算隆重地厚葬他。孔子说:“不能这样做。”学生们还是隆重地安葬了颜渊。孔子说:“颜回呀!你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,但我却不能把你当儿子一样看待。这不是我的意思,是你那帮同学干的呀。”

(11)、(译文)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,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。

(12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对于行禘礼的仪式,从第一次献酒以后,我就不愿意看了。”

(13)、(注释)卓尔:高大的样子。末:没有。由:途径。

(14)、互乡难与言,童子见,门人惑。子曰:“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,唯何甚?人洁己以进,与其洁也,不保其往也。”

(15)、对曰:《论语》中臣对君的回答用“对曰”。孔子回答鲁国国君的问题,因此用“对曰”。

(16)、(3)三年: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,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,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。

(17)、5?25子曰:“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(2)耻之,丘亦耻之。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。”

(18)、(注释)(1)仪封人:仪为地名,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。封人,系镇守边疆的官。(2)从者见之:随行的人见了他。(3)丧:失去,这里指失去官职。(4)木铎:木舌的铜铃。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。

(19)、(注释)①武城宰:武城的地方官,相当于武城县的县长。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。②澹(tán)台灭明:姓澹台,名灭明,字千羽,武城人。③偃:子游性言,名偃,字子游。

(20)、此外,在对“人不知,而不愠”一句的解释中,也有人认为,“人不知”的后面没有宾语,人家不知道什么呢?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,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,别人就可以理解了,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。有人说,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,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,我告诉他,他还不懂,我却不怨恨。这样,“人不知”就是“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”了。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。

4、论语原文及注释完歪版阅读

(1)、(8)为仁之本: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,又是伦理道德准则。为仁之本,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。还有一种解释,认为古代的“仁”就是“人”字,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。

(2)、(注释)①《关雎》:《诗经》的第一篇,写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,并想象追求到以后的快乐。②淫:不局限于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,而取广义的解释,即过度的意思。

(3)、曾子有疾,孟敬子问之。曾子言曰:”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贵乎道者三:动容貌,斯远暴慢矣;正颜色,斯近信矣;出辞气,斯远鄙倍矣。笾豆之事,则有司存。“

(4)、(注释)社:土神。这里指的是社主,即祭祀时立的木头牌位,用来代表土神。

(5)、(译文)子夏问孔子:“‘笑得真好看啊,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,用素粉来打扮啊。’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”孔子说:“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。”子夏又问:“那么,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?”孔子说:“商,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,现在可以同你讨论《诗经》了。”

(6)、(译文)曾子说:“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,可以把***的政权托付给他,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。这样的人是君子吗?是君子啊!”

(7)、(他们)说祖先(为了)躲避秦时的祸乱,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,不再从这里出去,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。(他们)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,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.更不必说魏晋了。

(8)、3?21哀公问社(1)于宰我,宰我(2)对曰:“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,曰:使民战栗”子闻之,曰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
(9)、子曰:“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《述而》

(10)、(注释)不知也:鲁国作为周王分封的诸侯国举行天子的祭礼,孔子是不赞成的,因此他故意回避说不知道禘祭的道理。

(11)、(译文)鲁定公问道:“君主使唤臣下,臣下事奉君主,该怎样做?”孔子回答说:“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,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。”

(12)、(注释)讷(nè):语言迟钝。这里指说话谨慎,有分寸。

(13)、子曰:“周监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”

(14)、(大意)孔子说:“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,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。”

(15)、在孔子的思想里,有强烈的“夷夏观”,以后又逐渐形成“夷夏之防”的传统观念。在他看来,“诸夏”有礼乐文明的传统,这是好的,即使“诸夏”没有君主,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“夷狄”要好。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。

(16)、(大意)孔子说:“只是学习却不思考,就会迷惑;只是空想却不学习,就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。”

(17)、(译文)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,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。孔子说:“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,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。”

(18)、(译文)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。孔子听说后说:“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。”

(19)、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,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、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,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,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。贫而乐道,富而好礼,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,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。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,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,子贡能***思考、举一反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。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。

(20)、(1)弟子:一般有两种意义: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;二是指学生。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“弟子”。

5、论语原文及注释带背景图

(1)、(大意)孔子说:“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,没有规定要怎样干,也没有规定不要怎样干,怎样干合理恰当就怎样干。”

(2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一个人没有仁德,他怎么能实行礼呢?一个人没有仁德,他怎么能运用乐呢?”

(3)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(wǎng),思而不学则殆(dài)。”(《为政》)

(4)、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?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?”

(5)、儒家重视孝的道德,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,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,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。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。关于忠、孝的道德观念,在《论语》书中时常出现,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,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。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。只要做到忠与孝,那么,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。

(6)、(1)原思:姓原名宪,字子思,鲁国人。孔子的学生,生于公元前515年。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,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。

(7)、(1)曾子:曾子姓曾名参(shēn)字子舆,生于公元前505~前436年,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(现在山东费县人),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。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,以孝子出名。据说《孝经》就是他撰写的。

(8)、子曰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

(9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智慧的人喜欢水,仁慈的人喜欢山;明智的人好动,仁慈的人好静;智慧的人快乐,仁慈的人长寿。”子曰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(译文)孔子说:“将知识默记在心,学习时,不感到满足;教人时,不感到疲倦,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?”子曰:“不愤不启、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
(10)、(译文)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,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?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?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?” 

(11)、(注释)①宁武子:卫国大夫,姓宁,名俞,“武”是谥号。

(12)、(译文)孟孙氏、叔孙氏、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,也命乐工唱《雍》这篇诗。孔子说:“(《雍》诗上这两句)‘助祭的是诸侯,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。’这样的意思,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?”

(13)、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,并不直说自己没有,对此,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。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”,而且加以提倡,这在他看来,就不是什么“不直”了。对于这种“不直”,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。

(14)、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,三十岁时有所成就,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,五十岁时知道(哪些是)上天的意旨,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,到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,又不越过法度。(《为政》)

(15)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《学而》

(16)、子贡问曰:“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?”子曰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”

(17)、摄:兼职,兼任。当时士大夫家臣多有兼职,而管仲的家臣却是一人一职。

(18)、孔子评论子***说:“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。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,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?”

(19)、(4)信:旧注曰:信者,诚也。以诚实之谓信。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,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。

(20)、子日:“贤哉,回也!一第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"

(1)、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。孔子说:“我不知道。知道这种规定的人,对治理天下的事,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(容易)吧!”(一面说一面)指着他的手掌。

(2)、(大意)孔子对鲁国的太师谈论演奏音乐,说:“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:开始演奏时,和谐顺畅,展开后美妙动听,清晰明亮,连绵不绝,直至乐曲最终完成。”

(3)、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
(4)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
(5)、子曰:“事父母,几谏,谏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”

(6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人们的错误,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。所以,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,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。”

(7)、孔子说:“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,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,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,却失去了廉耻之心;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,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,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,而且也就守规矩了。”

(8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俸禄,这是难能可贵的。”

(9)、(3)易:有两种解释;一是改变的意思,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;二是轻视的意思,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。

(10)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《为政》

(11)、子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”

(12)、(大意)孔子说:“我没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***不仁德的人。爱好仁德的人是无法超过的,厌***不仁德的人行仁德时,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的身上。有谁能一整天用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实行仁德呢?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。大概这样做的人有,但我没见过。”

(13)、子曰:“吾与回言终日,不违,如愚。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发,回也不愚。”

(14)、(译文)孔子说:“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,相识久了,别人仍然尊敬他。”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文章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.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